极速赛车平台怎么找客服
极速赛车平台怎么找客服
新闻动态
西安以劳模力量赋能城市创新实践

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百年之际,西安市8名基层劳动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。至此,西安市已汇聚全国、省、市三级劳模3967人,形成一支覆盖装备制造、科技创新、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先锋队伍。这支队伍正以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为内核,发挥示范性作用,激励全市各行各业广大劳动者一起,为西安“双中心”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。

聚焦高质量发展先锋力量挺起产业脊梁

前不久,在西安铁路局西安动车段董宏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里,全国劳模董宏涛正忙着为螺栓注脂装置做最后的评估。“发明螺栓注脂装置后,工作效率显著提升,原本需要两到三人的工作量,现在只需一人就能完成。”

陕鼓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全国劳模李新春,在某大型钢铁集团高炉鼓风机核心装置安装项目中,面对德方专家的质疑,以15天的惊人速度,较原定计划缩短一半以上时间圆满完成了任务,展现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与高效执行力。李新春的实操课还走进多所院校,成为西安市构建领导干部、党员劳模、职工群众“三位一体”宣讲模式的生动实践。

这只是我市充分发挥劳模带动作用,深化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建设,助力产业发展成效的缩影。

每一个劳模都是一面旗帜,不仅用自己的敬业奉献在岗位上大放异彩,也影响带动着更多劳动者推动行业的进步。机械工会指导陕鼓建成全总首批百万经费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;中车西安公司建成全市首家数智化劳模创新工作馆;石化工会打出“政策引导、指导帮建、交流互鉴、经费支持”组合拳……一系列举措,推动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竞相涌现。

依托劳模工匠学院、产业工人实训基地、康养职业技能培训基地,去年,我市就培训产业工人等各类技能人才3213人次,西安市职教联合会开展“送教下基层”活动97场。创建全市首家装备制造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、农业类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,优化“师徒带教”模式,开展跨企“师带徒”活动,培育带教技能人才1800余人,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不断提升。

此外,我市深化“劳模工匠助企行”活动,组建百人劳模工匠人才库,为企业提供技术建议60多条,帮助优化生产流程50多项,以先锋力量挺起我市产业脊梁。

构建全方位职工关爱体系激发全员劳动潜能

深夜11点,外卖骑手小王走进高新区24小时智能工会驿站,扫码领取免费宵夜——这样的暖心场景,得益于西安市工会驿站“双15工程”。

近年来,我市通过创新“工会自建、政府兴建、社会助建、集成共建”模式,1205家驿站织就全域服务网络。分级改造24小时驿站39家、智能化驿站11家、延时驿站176家,统筹建设职工心灵驿站90家,新建提升母婴关爱室85个,让职工真切感受到“工会就在身边”。

在未央区总工会“小蜜蜂”劳模调解中心,劳模全面参与到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工作之中,通过“情理+事理+法理”化解矛盾阻力,将大量劳动争议化解在裁前诉前。2024年以来,劳模参与调解案件工作192起,调成187件,成功率高达97%。这背后是我市构建的“四级维权服务体系”:建成“会、站、室、中心”联动阵地。2024年,全市各调解工作室调处案件5779件,调解成功2448件,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。信访仲裁庭审理劳动仲裁案件416件,共为职工补缴3281个月社保,挽回经济损失1403万元。

另外,为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促进稳岗就业,我市深化工会主席直播送岗,创新推出劳模工匠直播带岗,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,累计参加单位3975家、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;为困难职工提供各类帮扶救助7756人次,推动工会帮扶由聚焦“困难职工”向“职工困难”转变;组织开展百名劳模精准帮扶困难职工活动、千名一线职工疗休养、万名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体检,“送温暖”“送清凉”走访企业3722家,慰问职工8.5万人次,发放慰问金慰问品4767万余元;举办“会聚良缘”联谊交友活动34场,开办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55家,资助农民工“求学圆梦”599人;“工会爱心专列”护送1万余名劳动者返乡的影像,被收录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。

服务网络编织温暖物理空间的同时,广大职工劳动热情、创造潜能得到有力彰显。2024年,全市开展“赋能千企·创新发展”集中行动,培育产改先进标杆企业106个,下拨专项经费补助134万元,激发企业内生动力。举办全市首届班组长建设大赛,组队参加全国、全省班组长建设大赛,荣获全国二等奖、全省一等奖及三等奖各1名。

我市创新劳动竞赛“双升级”战略更是成效显著。在新质生产力领域,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(HBC),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.30%,再次刷新了单结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;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增长87.3%,太阳能电池增长34.8%,3D打印设备增长3.5倍。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,中国西电所属西开电气、西高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研制的210千安环保型发电机快速断路器成套装置,标志着我国百万千瓦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国产化取得标志性突破……此外,西安实施劳动和技能竞赛“三促一提”行动,为基层补助竞赛支持资金800余万元,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项目拓展到9大类75个工种,产生“西安市技术能手”500名,“双合格”选手3600余名,重点项目实现劳动竞赛全覆盖。深入开展“五小”群众性创新活动,提出合理化建议200余万条,产业工人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5181人次、6.2万项。举办全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交流大会,评选职工“三绝”和“先进操作法”38项,有效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热情。

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点燃城市发展引擎

在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线圈车间,车间班长孔稳超被誉为工友们心中的“技术权威”。投身绕线工作16年来,孔稳超以卓越表现,荣获“中央企业技术能手”“陕西省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孔稳超是该岗位上诞生的第四位劳模。他的师傅曾国荣,曾国荣的师傅王文革,王文革的师傅丁建国,也都是各自时代的劳动模范。四代劳模构成的“技术基因链”,不仅实现了30余项工艺革新,也是对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。

这样的传承图谱在西安并非孤例。据统计,西安市目前有全国和省、市劳动模范3967人,其中全国劳动模范79人(劳动模范56人,先进工作者12人,享受全国劳动模范待遇11人),省部级劳动模范1101人(陕西省劳动模范713人,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170人,部级劳动模范158人,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0人),市级劳动模范2787人。

劳模工匠的技能和精神在企业传承的同时,精神灯塔也在整个城市同步点亮。西北首家劳模精神展示馆内,“口述劳模史”23部纪录片与“榜样的力量”摄影展交相辉映;建党百年之际的全城灯光秀,以璀璨光影将“向劳动者致敬”的主题铭刻进城市记忆;“劳模工匠宣传月”等品牌活动,更让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的劳模故事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坐标。

由领导干部、劳模、职工构筑的“三维宣讲矩阵”正释放独特能量:电影党课穿越时空界限,远程连线打破地域壁垒,500余场分众化宣讲如星火燎原,覆盖8.9万名职工。同步推进的“劳模工匠进校园”活动,以“理论宣讲+技能展演”的创新模式,让10万学子在“薪火相传点亮未来”的全国示范课堂中触摸工匠精神的时代脉搏。

在这片被匠心浸润的土地上,全市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比达37%,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。古城的产业基因正在完成从“量变积累”到“质变飞跃”的深刻转型。

从“一五”时期西迁精神的铮铮铁骨,到新时代“双中心”建设的创新突围,西安的劳模精神始终与城市文明同频共振。站在全国总工会百年新起点,这座千年古都坚持守正创新、积极担当作为,将劳模精神的火炬传递给新一代建设者。西安用实际行动证明:劳动者的双手既能托举“大国重器”,也能雕琢“民生温度”;既能在历史长河中沉淀文明基因,更能在时代大潮中书写新的传奇。

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袁玥



友情链接: